近年来,会宁县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核心,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分类推进、特色发展、部门联动、融合共进”的“五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格局,推动党建与景区发展、红色文化传承深度融合。
深耕红色创作,丰富景区文化内核。围绕会师历史与文化主题,该支部深耕舞台剧、情景剧等艺术形式,挖掘红色故事新元素,今年以来创排新节目7个、改造提升节目4个,《红五军血染大墩梁》《小红军救魏煜》等原创情景剧将本土红色故事搬上舞台,《十七棵松》红色故事首演即获好评,让游客在观演中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供给。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研究会师历史,收集整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口述历史,为红色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鼓励景区内的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红色创作,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同创作的良好氛围。
定制品牌课堂,精准对接景区受众。针对不同群体需求,“红色剧场”课堂推出个性化课程套餐。面向学生群体,注重趣味与教育结合,通过设计互动性强、趣味性高的教学环节,如红色故事角色扮演、红色知识竞赛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红色历史,增强爱国情感。面向党员干部,突出党性与革命传统教育,邀请专家学者、老红军后代等进行专题讲座和现场教学,结合“红色剧场”的演出,让党员干部深刻领悟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面向普通游客,通过演出与体验提升旅游附加值,全力打造全国性沉浸式红色教育品牌,游客不仅可以观看精彩的红色演出,还可以参与到一些简单的体验活动中,让游客更深入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深化交流合作,扩大景区党建影响。深化与甘肃会宁干部学院合作,将红色演艺融入干部培训,为干部培训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拓展与高校、党政代表团的合作,推动“红色剧场”走进兰州大学等院校,开展红色文化研究和实践活动,让高校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注重加强微视频、短视频拍摄制作,近年来在多个平台拍摄推送40余个短视频,有效提升会师旧址及红色艺术团的知名度。积极与周边地区的红色景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同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一步扩大会宁会师旧址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