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连绵,寒意渐浓,李雨蔚的心却是暖暖的。
不久前,中国农业银行古浪县支行向她所在的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的贷款,这也是该行第5年给予该企业1000万元的信贷支持。“正值青贮饲料收购期,这笔贷款解决了我们周转资金燃眉之急。”作为场长的李雨蔚说。
2019年,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日产1800吨液态奶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甘肃省武威市。依托该机遇,武威市古浪县大力通过招商引资引入奶牛养殖企业,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便是那时候被吸引而来。
“这条马路上共有8家牧场。”李雨蔚指着企业门前的道路说,古浪县所在的河西走廊发展奶业优势明显。一是饲草资源丰富,运费较低,价格还优惠。二是沙漠气候,夏天早晚凉爽,冬天干燥,极寒气温少,适宜奶牛生存。
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场长李雨蔚查看奶牛饲养情况。新华社记者李杰 摄
穿戴好鞋套、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经过消毒后,李雨蔚进入到养殖区域。在牛棚内,黑白相间的荷斯坦奶牛从护栏里探出头来,咀嚼着饲草。牛耳上是带有数字的黄色耳标,相当于“身份证”,而牛脖上的“围脖”则是含有芯片的计步器,能用来记录奶牛运动量。
甘肃佳秉运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区域内景。新华社记者李杰 摄
谈起耳标,中国农业银行古浪县支行行长周栋印象深刻。2020年该行得知该企业在建厂和购牛时占用大量资金,有融资需求,但是缺乏核心资产抵押,通过大量走访汇集数据,该行在农业银行系统内创新推出“活畜抵押贷”,正是耳标这一特殊“身份证”,使得畜牧业动产抵押成为可能。
“农行主动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也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李雨蔚说,作为招商引资企业,政策暖意格外能提振信心,尤其近年来,奶牛生产面临严峻形势,企业一直处于承压状态,幸好农行持续信贷支持,让企业熬了过来,“今年行业已开始逐步回暖”。
更让人欣喜的是如今耳标也成为过去式。周栋指着牛棚中设置的摄像头说,现在通过AI点位识别技术,便能盘点数数,相较于雇人挨个打耳标,这些设备成本更低,还能有效防止打耳标过程中,奶牛出现应激反应影响奶产量。这个贷款如今也拥有更“洋气”的名字“智慧畜牧贷”,业务范围也从奶牛、肉牛扩展到生猪、肉羊等主体。
农行古浪支行客户经理丁大芮展示核查盘点工作。新华社记者李杰 摄
“科技赋能也让信贷服务水平提质。”农行古浪支行客户经理丁大芮告诉记者,过去每个月都得去企业核对耳标数量,如今在电脑面前,依托农银惠农云平台监控系统,自主分析便能完成核查盘点工作,能够有更多精力对接企业,满足更多信贷需求。
据了解,截至目前,农业银行已为古浪县9家奶牛养殖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信贷覆盖率达81%,累计为奶牛养殖产业投放贷款2.28亿元,带动165户农户增收致富。“我们还将探索打通产业链,进一步提升农户、农企贷款获取的便利度。”周栋说。(记者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