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0月13日电(刘欣瑜)12日,“祁连山自然生态系列科普读物”项目启动会暨儿童生态教育研讨会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该项目旨在系统开发一套面向少年儿童的祁连山自然生态科普丛书,推动科研成果向科普资源转化,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与生态意识。
会议现场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区域。祁连山国家公园自然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这里已发现野生脊椎动物402种、昆虫1609种、高等植物2160种、大型真菌506种。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辖区广阔,设有22个自然保护站和144个资源管护站。其中,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高山草原绵延,占该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近60%。
据了解,该系列科普读物由兰州大学与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合作,联合儿童文学作家、科普作家及生态学者共同编撰。项目致力于通过系统化、趣味化、精品化的内容设计,将祁连山的生态资源、保护实践与科研价值转化为适合儿童阅读的精品读物,是兰州大学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
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项目负责人李利芳教授介绍,该系列读物规划出版30册,采用分龄编写体系,整合多方资源打造具有西部特色的生态科普品牌,助力构建中国原创儿童科普话语体系。
启动会后,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生态文明与儿童教育创新路径”“数字时代儿童生态教育的使命”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儿童生态教育的多元模式与发展方向。(完)
【纠错】 责任编辑:刘欣瑜